中醫治療思路及方案 – 視網膜色素變性(Retinitis Pigmentosa)
【中醫治療RP的臨床目標】
- 第一個目標
穩定患者視力與視野,遏制病情進一步惡化。由於視網膜色素變性是一種逐步使眼部功能退化的進行性疾病,此病會導致視力逐漸模糊,視野越來越狭窄。中醫治療的首要任務便是阻止病情的持續進展。
- 第二個目標
在病情穩定的基礎上促進逆轉,提高患者的視力並擴大視野範圍。力求患者的眼電圖(EOG)由無波段轉為有波段,同時減輕視網膜上的色素沉著程度,讓色素斑點逐漸淡化。更令人振奮的是,有部分兒童患者經治療後,視網膜上的色素斑點甚至完全消失。
- 第三個目標
幫助視網膜色素變性患者恢復視力和視野至基本正常水平。所謂「基本正常」是指患者的裸眼視力可以達到0.6至0.8,視野範圍能拓展至120度甚至180度,使患者能夠達到可以獨立生活和工作的能力標準。
許多患者過去因為視野狹窄而失去了駕駛資格,難以享受自由駕車的便利。然而,透過中醫療法,患者的視野得到了顯著改善。一些患者在完成車管所的路面考試後,成功重新取得了駕駛執照,重新收穫自立生活的信心。
- 第四個目標
確保患者的視力和視野能夠長期保持在正常狀態。例如,治療期間可能需要患者一年進行3到4個療程,在視力及視野恢復到基本正常之後,僅需進行維護療程,每年治療1至2個療程即可,以確保穩定效果。 根據我師伯的臨床案例,有些患者通過中醫治療,在14年後仍然保持著能夠獨立生活的視力和視野水平。儘管如此,即便上述四個目標達成,也並不意味著中醫能徹底治癒視網膜色素變性,而是表明這種疾病已經在臨床上得到了系統性的緩解,並帶來一定的希望。
- 第五個目標
在患者的視力與視野功能基本恢復正常的基礎上,進一步使其視網膜上的色素斑完全消退,並使眼電圖(EOG)數值恢復至完全正常的範圍。同時,患者眼部的局部病理狀況也得到有效改善。根據西醫嚴謹的檢測標準評估,此類病症已顯示出極具臨床意義的改善程度。
【中醫治療RP的療效】
- 第一階段治療期
患者初次面診時,醫師透過中醫的「望、聞、問、切」四診法全面了解病情,並據此擬定診斷與治療方案。隨後,醫師為患者展開整體性的中醫治療,包括中藥調理、針灸、食療指導、運動康復,以及眼部保健操等多種配套方法。 該階段的核心目標是幫助患者視力與視野由不正常狀態向正常方向逐步改善。
治療期間,患者需每隔三至四個月接受一次療程,每個療程為期10至20天。在此期間,治療計劃將根據病情進展進行調整。 當患者視力與視野恢復至基本正常水平,生活能力得以獨立,能自行駕車、逛商場,並在日常活動中脫離他人幫助,同時具備正常的學習、工作與社交能力,即代表第一階段的治療任務已圓滿完成。
【第二階段維修期】
當個體的視力經由中醫及中藥治療後恢復至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我們會進一步安排患者進入視力維護階段。所謂視力維護階段,旨在穩定已達基本正常的視力與視野。在此階段,治療的頻率可相應減少,患者可能僅需每一年乃至每兩年接受一次治療。
除此之外,平日亦可透過飲食療法、運動及眼部保健操等生活方式來維持視力。 患者在家自主進行保健操、體育運動以及穴位按摩等活動,此階段的核心目標何在?
其目的主要在於抵禦日常生活中不良因素對視力的影響,例如長時間注視電腦、手機、書籍或文章等可能導致的損害,並致力於保持視力於基本正常的範圍內。
然而,若患者的視力及視野因感冒、失眠、過度精神壓力或營養不良等因素而出現明顯下降,則需及早就醫尋求專業治療。此時透過一至兩個療程,中醫往往能快速幫助患者恢復受損的視力。因此,中醫對視網膜變性疾病的治療可分為兩個主要階段:第一階段為臨床治療期,第二階段為視力維護期。
陳國正醫師 字